首页 中学资讯 初三生必看!名师带你练2023年北京北达教育竞技俱乐部作文真题~

初三生必看!名师带你练2023年北京北达教育竞技俱乐部作文真题~

距离2024北京北达教育竞技俱乐部还有40多天,在备考关键期,北达中考教研组整理了2023年北京北达教育竞技俱乐部作文题(题目为“我读到的北京”和“我生活中的一棵树”),并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学生的佳作赏析,探索写作思路和技巧,点亮考…

距离2024北京北达教育竞技俱乐部还有40多天,在备考关键期,北达中考教研组整理了2023年北京北达教育竞技俱乐部作文题(题目为“我读到的北京”和“我生活中的一棵树”),并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学生的佳作赏析,探索写作思路和技巧,点亮考生写作灵感。建议收藏,考前读一读~

我读到的北京

【题目要求】北京是一本读不尽的书。阅读作品,读到北京的风物与精神;走进建筑,读到北京的历史与文化;参加活动,读到北京的习俗与礼仪……翻开北京这本书,你读到了什么?以“我读到的北京”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名师写作指导(北京市第四中学 陈方冰)
2023年北京初中学考语文科目选用了一个偏正短语“我读到的北京”作为作文题。“北京”是该短语的中心语。因此,一篇符合题目要求的文章,应当展现考生对“北京”这一地域的理解与思考。这首先就要求考生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特点,体味其中的文化。其次,考生需要在文章中更突出北京特色,例如,以故宫、胡同、四合院等为写作对象,必须注意:可以写故宫的历史悠久、胡同的烟火气息、四合院的丰富文化,但更要说明白这类建筑与北京的历史发展、人文精神、文化特色的联系。此外,该短语用“我读到”限制中心语。所以,在行文的过程中,考生应当有意识地展现“我”与北京文化的关联,可以写本人了解北京文化的经历,也可以用第一人称写某人或某物体会北京文化的故事。当然,这次审题的难点还在于“读到”二字。题目将体味北京文化的过程比作读书,翻开书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字。琢磨措辞、句式、结构,才能体察作品的思想情感。因而,扣题的文章既要记述鉴赏相关作品、参观特色建筑、体验文化活动等品读蕴含北京文化的载体的过程,又要点明由此体会到的北京文化。

从题目的提示语来看,可供选择的品读对象非常丰富。那么,能否选择恰当的方式在文章中展现有深度的思考,就决定了文章的成败。

以北京相关的作品、北京的建筑等相对静态的事物作为品读对象,考生可以尝试回溯历史,梳理这类事物诞生的背景、见证的故事。我们可以着力思考:穿越时间长河,凝聚在此类空间载体中的北京文化是什么?以活动等相对动态的事物作为品读对象,则可以尝试聚焦活动中的某个人或物,着力发掘其中承载的北京文化。

用纵式结构或横式结构写作都是适宜的。但是需要关注,使用纵式结构要安排好文章的详略,使用横式结构要建立文章涉及的多个材料之间的联系。例如,用纵式结构写观看京韵大鼓的演出,应详写承载北京文化的唱段与表演;又如,用横式结构写首钢老工业园区,需要梳理清楚老工业园区两次成功的功能转变与北京文化的关系……

选好文章的叙述角度也能使文章出彩。例如,考生可以尝试选择化身特定时空中的人或物品读北京、抒发感受。


学生优秀作文

我读到的北京

北京如同一本读不尽的书,记录着岁月与复兴。城市地铁仿佛这座千年古城下的时空隧道,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翻开北京这本书,我的目光长久停留在“地铁”这一页。

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北京率先修建地铁1号线,20世纪80年代建设2号线……渐渐地,北京地铁线路图上的颜色日益丰富起来。27条地铁线路,如巨龙般贯穿在城市的肌理当中,向远舒展延伸,让伟大的北京城四通八达。如今,快捷、安全、环保的地铁出行成为更多人首选,我每天也乘坐它上下学。一趟趟列车从面前呼啸驶过,车门开又合,候车平台一次次喧闹又沉静。车厢承载着无限活力,见证着四面八方人们的聚合与奔走,流淌交织出北京城的繁华与成长。从地铁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变化中,我读到了北京的时代变革。

清晨,地铁站口拂上了晨曦与薄雾,我步入其中,拿出一卡通感应,闸门自动开启;路过自助售货机,扫码即可购买;抬头看向电子显示屏,获取列车到站时间。站台旁增设了安全门,车厢内部也变得宽敞、明亮、舒适与人性化。在看不见的地方,智能化监控系统、恒温系统、太阳能供电、雨水收集系统有条不紊地工作。我回忆起孩童时经常和妈妈排长队购票、焦急候车的经历,愈发觉得科技有创造幸福的力量。北京这座智慧之城正用科技服务人民、点亮生活。

夜晚,我满载而归,一进入车站就被这里的装饰治愈了:平安里站的风格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样式,四周上元灯会的壁画惟妙惟肖;最喜欢国家图书馆站高低错落的仿古门窗和走马灯,使人忘却烦躁与喧嚣。近年来,北京地铁打造主题文化墙,结合车站周边的民俗景点设计。一个车站,一种气质,一种风格,不仅展现出城市多元特色,更像是京味文化的八音盒,给行色匆匆的人们以心灵慰藉。身处一座座“地下宫殿”,我享受着它的丰富与浪漫,品味着北京的人文韵味。

合上这一页,我坐在列车车厢内,历史在眼前飞速掠过,它正驶向美好的未来。地铁好似北京发展的一个缩影,透过它,我看到这座古老又年轻、文明且智慧的城市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新的篇章。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生
陈澄

【点评】北京如一本读不尽的书,不必说厚重的文学作品、恢弘的历史建筑、丰富盛大的活动,单说日常的生活,就值得深入挖掘。作者选取了自己每日乘坐的地铁这一元素,读北京的时代变革,读北京的科技智慧,读北京的人文韵味。文章融合个人体验与城市发展,从历史走向未来,层次清晰,以小见大。

(指导教师 张蓉芳)

我读到的北京

红墙掠影,琼岛春阴,北海是北京这本大书上美丽的一章。它向我们述说着历史的悠远、文化的绵延和对未来的憧憬。我翻开它精致的书页走入了这场旅途。

观石刻,字句入木三分,我读到民族团结的文化。

走进北海公园,拾级而上去登临白塔。白塔周围汉、满、藏三种语言刻写的碑文告诉我们,白塔建于元初。它经多次修葺,光洁如新。它富有诗书和大义:既有汉族的儒学经典,也有藏族的佛经瑰宝,更有民族团结的浓浓情谊。历史上汉藏两族交往日益密切,在北海白塔的见证下,结为兄弟。静静伫立在蓝天下的白塔,就是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北京这本厚厚的典籍,见证了光荣的过去和传统。

望湖岸,游人自如享受,我读到和谐的北京生活。

走在微风吹拂的湖边,远望碧波之上,飞鸟正鸣唱飞翔。近看身边,好一幅安闲恬静的市民生活图。三五好友成群游玩,小孩子们嬉戏欢笑,老人们赏景闲聊。这一切像童话一样安详,充满了今日北京的幸福。万物竞发,搏击长空,远道而来的中华秋沙鸭、难得一见的苍鹭,许多“稀客”也加入这场盛会。在一片绿色中,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北京之书写着悠闲自然的篇章。

乘小舟,荡起双桨,我读到美好的北京未来。

长空悠悠,水光潋滟,我和同学“荡起双桨”。船桨轻轻拍打水面,清脆的水花正为我们歌唱。“划得再快些!我们去琼华岛!”小船如同一条轻快的大鱼载着欢声笑语的少年向湖心飞去。船到中流,放下船桨,古有祖逖中流击楫,今有学子北海荡桨,我们开始畅谈理想:小军想要钻研信息技术,把北海的石刻、北京的美用数字技术保存;小林想成为杰出的摄影师,将北京的美、中国的美向世界传播;我则愿学习金融,让北京这本大书更加繁荣……清风习习,笑声朗朗。在北京的春风里,我们的笑是最活泼的春景;在北京的书页里,少年的梦是最美好的未来。

春光旖旎,柳色青青。北海之美看不完,北京之书读不尽。每一章、每一节都令人叹为观止。北京拥有着深厚的历史,也绽放着优美的生态;北京拥有着幸福的市民,滋养着青春的少年。北京正如一本美妙绝伦的宝书,而我们必将擎起如椽之笔,同写明日华章!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生
徐如风

【点评】作文题目很大,如何化大为小,将它写具体生动?化大为小之后又如何能走得出来?本文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小作者将“读到的北京”聚焦在北海之上,同时又将其扩展开去。他将“读到的北京”从历史、现在、未来三个角度来书写,构思非常巧妙。历史突出民族团结,现在突出幸福生活,未来突出美好理想,三个方面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

(指导教师 熊良柏)
图片
2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题目要求】在课文中,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以“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名师写作指导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杨海龙)
 

构思前先确定主角与叙述者

这篇作文可以写成想象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发挥想象”,从“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的视角出发,讲述树的故事,呈现出树的不同风采。文章构思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确定故事主角。“我”要讲述一棵怎样的树的故事?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的松柏,还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枫树?是雍容华贵的榕树,还是坚韧不拔的白杨?是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的树还是迎风耸立、枝叶稀疏的树?

确定了故事的主角后,我们还应该明确讲述者的身份。“我”是谁?是一只百灵鸟还是一只乌鸦,是一棵长在荒原上的小草还是一朵娇艳的花,是孕育树木的泥土还是浇灌树木的风雨……对叙述视角的选择不必拘泥于题目的要求,我们也可以从毛虫、野兔、蝴蝶、藤蔓等视角展开想象。

立意让故事更深刻

立意是写作的第一步。写文章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立意。情节的构思、语言的雕琢都是围绕立意进行的。想象类作品的立意往往来自个体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感悟或是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反思。“我生活中的一棵树”可以通过讲述“我”看到的“树”的成长故事,表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感悟。例如,通过“树朝着阳光,在贫瘠的土壤中依旧努力生长”的故事讲述“乐观积极能让我们更好地成长”的感悟;通过“树在狂风暴雨中牢牢抓住脚下的土地”讲述“坚韧的力量”;通过“树担心鸟儿压断自己的枝条不让鸟儿筑巢导致虫害”的故事讲述“互助互利的意义”……生活实际是文章立意的肥沃土壤,源于生活的立意能够让故事更深刻。

多手法构思故事架构

如何围绕立意构思一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好的故事包含三个要素:冲突(渴望+障碍)、行动、结局……一个人遇到一个难题(冲突),他必须努力奋斗(行动),于是他成功了或者失败了(结局)。

在“我生活中的一棵树”的构思中,围绕自己的立意,我们可以思考以下问题:这棵树有怎样的愿望?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阻碍?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阻碍?最终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如果我们文章的立意为“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风吹雨打的历练”,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故事的主角设定为“想要拥有方圆十里最美丽的树冠”的树。在生长的过程中,它可能会遇到炎炎烈日、风吹雨打、鸟儿啄食等阻碍……为了保护自己翠绿的树叶、优美的枝干,树面对烈日、暴雨、鸟儿等可能伤害自己的事物时,大树卷起自己的树叶、缩起自己的枝干,担心风雨会伤害自己的树冠。可是,没有阳光的照射,缺少风雨的洗礼,树叶的光合作用不够充分,树叶反而越来越黄,枝干也不再强劲。运用“渴望+障碍+行动+结局”的故事架构模式可以让故事思路清晰,立意凸显。

我们还可以采取对比的手法架构故事,在对比的过程中突出形象,点明主旨立意。例如,我们可将“直面困难的树”和“躲避困难的树”做对比,在不同结局中阐述“成长需要直面困难”的道理。再如将“挺拔自立的树”和“依附他者的藤”做对比,在不同的境遇中阐述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也可以采用“层进法”夸张地塑造某一类形象,从而达到批判的目的。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一棵“疯狂汲取土地养分,肆意成长”的树,在第二年难以寻找到足够支撑自己成长的养分,阐述“适度”的重要性;或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一棵“极度自负、不听取他人建议”的树,最终叶枯树亡、累及他人,阐述“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道理。

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去刻画形象、描绘活动场面,让形象更加饱满、可感,让故事更加细腻,读起来更加真实。例如,我们可恰当地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手法让树的形象更加突出,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故事场景,让文章更富文采。

 

 

图片
学生优秀作文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我是一株藤蔓,生长在悬崖边缘。为了看到更高更远处的风景,我紧紧抓住岩石的缝隙,顺着岩石的轮廓蜿蜒。我从小就是父母口中“长势最好的藤”,是我们藤蔓家族走出这片悬崖的希望。在我的身边有一棵挺立的树,那是我从小的伙伴。但是他每天不急不缓,实在有些不思进取。为了长到悬崖之外,我努力向下扎根,但我的身下满是坚硬的岩石。我的根部溢出汁液,鲜血淋漓,如同刀割,如同剑刺。我看向树朋友,他的叶片自然伸展,宁静而安逸。“朋友,你倒是努力向下扎根,向上长啊!像你这样是永远看不到悬崖上的美景的。”我紧皱眉头,用尽所有力气朝我的树朋友喊道。他转头看向我,神色安然又带着一丝不解:“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于悬崖上的风景呢?”我摇摇头,他从小就理解不了我的凌云壮志。

一天又一天,我拼命生长。一寸又一寸,我渐渐地超过了我的树朋友。终于,我长到了悬崖之上。这里,山峰高耸入云,白雪覆盖的山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稍作停留,我又被不远处的小溪吸引了。“我一定要去看看那小溪和鱼儿。”我朝树朋友说道。“我想你应该先停下脚步,养一养藤,也看一看身边的风景。”树朋友对我说。“嫉妒,他一定是嫉妒。”想着,我又朝远处的小溪蜿蜒而去。

我努力进行光合作用,将养料全部用于伸长身体。我的茎越来越长,可是它却变得越来越细,越来越羸弱。终于,一阵强风刮过,我被刮到悬崖之下,落到树朋友头上。我懊恼,我沮丧,我发狂……我的努力都白费了!我尖叫着,扭曲着自己的藤蔓。树朋友伸出树枝把我扶起来:“其实,美景不一定在远处啊,看看身边的风光吧。”悬崖之间,我正被一片神秘的石头所包围。我用藤条轻轻触摸这些石头,感受它们冰冷而粗糙的表面。石头上布满了青苔,散发出清新的气息。我闭上眼睛,深呼吸,仿佛可以听到远古的风声和雨滴落在这片石头上的声音。此刻,我幡然醒悟。

疾行者,难赏静谧之景;速奔者,无暇顾及眼前风光。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学生
王祖乐

【点评】作者从藤蔓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奋力向上而忽视了沿途风光”的“我”和“悠然自得享受眼前风景”的树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努力奋进”和“悠闲生活”的辩证思考。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使得“藤蔓”和“树”的形象鲜明生动,恰当地融入景物描写刻画故事场景,读起来生动形象,引人深思。

 (指导教师 杨海龙)
图片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我是在姥爷的臂弯里长大的。妈妈说,在我小时候,姥爷常常抱着我,用鼻音哼唱着老歌,哄我入睡。姥爷是军人,我记事的时候,他已经从部队离休了,但还是会被人一眼看穿军人的出身。他腰板笔直,走路大步流星,总是穿着他喜爱的橄榄色绿军裤,目不斜视,神情严肃,正气凛然。

姥爷的一生波澜壮阔,像一棵树,我自巍然地经历了雨疏风狂的岁月。年轻的时候,他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去过战争前线。和我说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他常常将目光投向很远的地方,像是遥望时光的深处。“姥爷和战友们一起,藏身在昏暗潮湿的‘猫耳洞’里,冒着枪林弹雨,生死就在瞬息之间。”他对我说这话的时候,眼里闪着信仰的光。我仰望着姥爷,心里满是崇拜。身为军人,他早已把生命献给了祖国,战地生活充满了勇气和无畏。“勇敢点,你是男子汉!”这是他常对我说的一句话,“男子汉即使不当兵,也要有军人的正直、勇敢,把一腔热血献给祖国。”小小的我常常被姥爷严肃的语气和高亢的声调所感染。“勇敢”“祖国”这些字眼,像树根,深深根植在我的心底,我的心被它滋养,是它开出的一朵红花。

几年前,身体一向健康的姥爷,被查出肺癌晚期,癌细胞已全身多处转移,只剩三到六个月的生存期。他冷静地放弃了治疗,依旧如常地送我上学,依旧如常地为我读书,依旧如常地与我游戏。直到后来,他形销骨立,卧床不起。癌痛大概是杜冷丁也无法扼制的疼痛,我看到他蜷在床上,牙关紧咬,拳头紧握,听到的却只有长长的屏住呼吸后急促的喘息,从无呻吟。病床上的姥爷像一棵大树,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他的坚强和无畏像阳光下的枝叶,投影在我的心里。

每次我去他的床边,他都会挤出薄薄的笑意,用大而突出的眼睛盯着我看,这是他那时能表达爱的唯一方式了。他已经没有力气握我的手,也没有力气吃饭。但是我送到他嘴边的葡萄,他总是费力地含在嘴里,静静地闭上眼,慢慢地嚼。我问他:“好吃吗?”他无力回答,只是慢慢地点头。他躺在那里,像一截倒地的枯瘦的树——即使倒下,枯瘦的树也会燃烧自己,发出光和热,送给人间最后的暖。

姥爷是我生活中的一棵树。我生长在他的绿荫下,生长在他勇敢坚强的感召和爱的浸润里。

北京市十一学校学生
刘静远

【点评】文章作者借物喻人,“姥爷是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不仅用爱浸润滋养“我”长大,身为军人的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坚定的信仰,在战争中的勇敢无畏,晚年与病魔斗争的坚强,更是激励着“我”,感召着 “我”。小作者用深情的笔触,伤感的文字,回忆了与姥爷相处的点滴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姥爷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敬佩,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指导教师 孟校丹)

升学备考规划和交流,扫下二维码进群

(二维码过期时请添加微信anjunyan3344邀您入群)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