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之后有挫败感?如何面对并冲刺中考?北达老师这样说...北达中考复读学校教研组收集整理,分享给大家。
北达中考复读,外地回京全日制
★2022中考复读全日制,应届生全日制,外地回京全日制采取择优录取原则。
★招生班级:鸿志班、笃学班、翰林班
★招生对象:京籍全日制:中复生,京籍回京,初一至初二全日制
非京籍全日制:天津河北等省高考生,初一至初二全日制
★目 标: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四中等重点高中。
★师 资:多年沉淀海淀中考教师团队授课。
★上课形式:走读全日制,全封闭住宿全日制
★咨询电话:400-6168-182 010-62526900
最近,北京各区校初三生进行了一模考试,考试不可怕,重要的是考试后的事情!
一模表面上看着只是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现在的情况,好及时调整状态、做好规划,更好的打好中考这个终极战。可在看不见的地方,一模考试后往往决定了大部分的学生往后的状态,部分学生日后会成绩一落千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如何面对并冲刺中考呢?请看北达老师的解读和经验之谈:
有的同学考试前可能已经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如总分在几百几十分以上,甚至各科多少多少。所以拿一模考试成绩和即将到来的中考成绩作对比,这是一种常有的心理。可这种心理恰恰在没有达到自己目标的学生那里是个致命的打击……不好的念头开始出现,甚至恨自己为什么这道题会错?看着自己惨败的成绩,开始郁闷,心情低落……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没达到自己的目前很是有挫败感……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弱科,而重点突破弱科,力争到了中考时不再拉低总分和名次,就成了许多有弱科学生的目标。有的学生甚至从初一就开始努力争取在初三之前就解决弱科问题。有成功解决的就会有失败的。然而,事与愿违的很多,据了解,能真正在初一、初二解决弱科的学生并不多,更多的学生是带着弱科走进初三,甚至一弱到底。
所以一模,第一个可以与即将到来的中考成绩作对比的测试,就让许多努力解决弱科问题的学生,格外的在意自己的弱科成绩。而一模后,弱科越考越低的学生就出现了怀疑自己的状态:我努力了成绩怎么没有变化啊?是我太笨了吗?……
有弱科就有强科(自己擅长的学科),而越是想考好强科,却为什么越考不好呢?有的同学深有感触,平时自己最擅长的学科却是重要考试中考得最不理想的科目。强科总考不好,就陷入迷茫……迷茫自己的学习、迷茫中考的意义……情绪低落,信心丧失。
以上这些不良的情绪很容易在一模后出现,很轻而易举的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学习效率和结果。发生频率高、影响巨大让人惊叹!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因为这段时间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生准备中考的“疲劳烦躁期”,学生表现为: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心情烦躁。
情绪看着很小,但影响却很重大,所以在本就是“疲劳烦躁期”中,一模后考不好的学生就很容易出现以上问题。听过许多资深的初中班主任说过同样的话,一模普遍偏难,却往往很容易测出学生之间的差距,所以一模成绩一出,学生如果不能很好的定位自己,调整状态,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导致后来成绩一落千丈!
问题出现就要去及时解决,而不是让你的不良情绪导致差距越拉越大。
所以及时调整状态、调整目标、期望不要过高、查漏补缺、集中注意力想我怎样做才更好,才是正确的做法。那么具体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正确认识自己,你目前班级中学校中大概处于第几位,甚至某学科大概处于第几位,在中考中最大的可能也在第几位左右,除非超水平发挥。
不要期望超水平发挥,超水平发挥一般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你的期望下,你越是期望,往往就越是失望。
心理学里有个自我训练法对消除挫败感、自我怀疑很有效,希望可以帮到有需要的同学。即:
通过多回忆过去考试中成功的体验,通过内心辩论,多与自己对话,分析出现的消极意识中不合理的成分,以达到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与态度,增强参加考试的信心,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下次考场上。例如:
“××同学总比自己考的好……我那么努力为什么总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我怎么那么笨,我怎么那么失败……”
针对这种意念,引导自己辩论:“这种想法有必要吗?毫无必要!班里确实有比自己更强的同学,但是中考这场马拉松,更多的价值是自我的成长!这次失败不代表下次的失败,努力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目标是个人的目标,努力了还达不到的目标是不是好的目标?好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够得到!所以自己要调整目前,下次继续努力!”
考试固然意味着同他人的竞争,但就个人的发展来说,归根到底是同自己在竞争。因此,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同学比自己强上、放到自己笨上,这种心理多么幼稚!而且它使自己离开当前的中心任务,而把精力白白浪费在毫无价值的挫败感上,助长了自卑情绪,使自己丧失了信心和勇气,简直是一种精神枷锁。希望同学们都能多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认识到错误的看法,多找自己的优点和好的行为,形式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的认识自己,放弃枷锁,勇敢前进!
强科总是考不好,深究其原因就是“一定要考好”的心理在作怪。心理学上将其称为过强的动机。学习心理学中有一条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的就是动机水平与成绩二者之间的倒U曲线关系:动机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引起最佳的工作状态,也不能得到最佳的成绩,中等程度的动机在学习和考试活动中可以取得最佳效果。也就是说,想考好的愿望过于强烈,紧张、焦虑的水平也就过高,在焦虑状态下,人的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过分狭窄,思维效率降低,因此,考试时的认知活动受到限制,成绩下降。
平常我们总说的“大考大玩、小考小玩”就是这个道理,越是觉得重要的考试,考前进行适当的放松是很有必要的!
放松的目的就是为了平衡我们的动机。说到这,大概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小考要小玩了吧,对,就是为了加强动机!
什么叫“拆分”?说的简单一点儿就是将一摸考试成绩按学科将分数进行拆解,也可以理解为将每一个学科的失分进行拆解。
比如数学卷面分是150分,考生实际得分是105分,失分45分,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分析失分题型、类型,失分点主要在一卷选择题上,还是二卷的填空题和解答题,所谓失分类型是说失分点主要在难题上,还是中档题、容易题上;
第三步是失分原因,是基础不扎实还是学科能力上的问题;是计算马虎还是审题不仔细等等。
拆分的重点是将会做的题做错了的失分计算清楚,原因查清楚。
第一,拆分可以鼓舞士气!许多同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明明会做的题却做错了,失分了,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有的考生这样的错误科科都有,将每张试卷不该失分的分数叠加在一起,少则十几分,多则二三十分!这是一个不小的量,如果在正式中考时能够做到“一题不二错”,仅仅将不该失的分找回来,那么中考总成绩就可以提高一大块。
第二,拆分可以找到“病因”,可以找出“教训”,那么查缺补漏就有了针对性。我们所说的“拆分”,重点是会做的题做错了而失掉的分,失分只是外在表现,失分的内在原因一定要认真查明,查失分原因的过程就是“确诊”过程,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这样就可以做到“药到病除”。同学们在考试过程中有一个规律性毛病: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学生照错不误!今天刚刚做过的题,今天刚刚改正过来的题,明天照错不误。这就是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原因,也是老师有时候着急的原因。拆分可以十分有效地帮助我们克服这方面的毛病。
第三,拆分要科学、准确、实事求是,拆完分后要将拆分结果一一落实。拆分有规律、有方法,要静下心来,一科一科地、一题一题地进行拆解,根本下不了手的题放在一边,“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拆分首先要准、要稳,一定要抓住不该失分的题。拆分要从容易题和中档题入手,因为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中低档试题,会做但是失分的题也多在中低档试题中。拆分后的分析要在今后的复习中一一落实,保证不再重犯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深入反思、深入纠错,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训的工作是建立在科学拆分的基础之上的。总结经验、教训包括答题策略、时间掌控、答题顺序与答题节奏等等。
首先是按一定的项目分类,然后进行数理统计,找出主要的失分领域。
如可以设立“根本不懂”、“考时忘记了”、“掌握不准确”、“粗心大意犯低级错误”和“审题错误”等项目,对全部失分进行分类,得出失分率,这样就可以大体了解主要的失分因素了。也可设立“章节”、“专题”、“内容”、“思维”、“分析”与“计算”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其次是进行深层次分析,看看隐藏在失分表象下面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如“审题错误”是众多同学失分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分析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还是时间不够用造成的?是心理紧张造成的还是根本就没有读懂题目造成的?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思维定势造成的。又如“考时忘记了”也是常见的失分原因。
那么,是识记不牢固,还是过于紧张?是过于疲劳(身体不好),还是思维不够敏捷(根本就没有想到)?一般而言,各种具体原因大体都可归入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与身体素质和考前准备五个方面。
没有具体的措施,光说“今后要努力学习”等于不说。在找出找准失分原因的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抓住主要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以此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当然,同样重要的是以后的行动。心动不如行动。再好的学习方法,只有与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只有转化为每位学生的日常行动,才会产生积极效果。
基础性考点一共丢了多少分?具体是哪些基础考点丢分?为什么会丢分?是常考点丢分还是难点丢分?丢分的考点是否是自己的盲点?丢分的题是否属于自己本来会做的又没有做对的?为什么?
本次考试你的身体状况如何?学校的备考氛围如何?考试的环境如何?
你是否有认真审题?你是否运用了必要的考试技巧?(如:快速阅读、捕捉、获取有效信息能力、信息筛选能力、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
最后再次希望大家,不要因为一时的成绩影响心态,你的目标是中考!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