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陆续结束,本次高考各试卷考察了哪些内容?北达复读学校整理了高考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型分析,供大家查看。
北达高中部:高复生,回京生,应届生,高一至高三寄宿招生简章
★京籍高考复读生,应届回京生,京籍高一至高三应届JD生,可办理学籍; 非京籍高一至高三应届JD生。
★招生班级:鸿志班、笃学班、翰林班
★招生对象
京籍全日制:高复生,京籍回京应届,高一至高高三应届JD生,可解决应届生学籍
非京籍全日制:外地高一至高二应届借读生
★目 标:北大清华等985,211院校
★师 资:海淀高中校长,教学管理,特邀海淀高考团队授课。
★上课地址
海淀校区:走读全日制为主
昌平校区:全封闭寄宿军事化管理。
★咨询电话:400-6168-182 010-62526900
进QQ群:868658724,获取最新高考试题答案、考试政策等信息
关注“北京高招在线”公众号,获取最新高考资讯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 ),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③在这一点上,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
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17.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干打雷不下雨B.又吃鱼又嫌腥
C.前怕狼后怕虎D.首尾不能兼顾
1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3分)
19.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3分)
20.三位教师的讲解各有不同,请任选二人,分别作出评论。要求每条评论不超过25个字,句子简洁流畅。(5分)
21.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6分)
卧薪尝胆庖丁解牛 一鼓作气
说明:本题文字下方横线处原题为“波浪线”处理。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分析
2023年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语料改编自《张志公语言教育论集》中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文作为思维和交流思想工具的思考。考生要完成第17~21题,这种一拖五的设题形式是第一次出现在高考语文的语用题中。五道题目难易均衡,形成合理的层次梯度。要求考生从在语境中解读俗语、理解俗语语义,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
第19题给出三个层级的答案示例。第一个示例,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句式与上句完全相同,即符合“作者+题目+含‘舟’的句子”,可得3分;第二个示例,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句式与上句基本相同,可得2分;第三个示例,内容正确贴切,语意不够完整,句式与上句差异较大,可得1分。
第20题浓缩了阅读表达、探究梳理等典型的语文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讲解进行评论。考生要考虑语言交际的有效性,考虑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可以从讲清字词、讲解道理,以及通常使用、讲解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试题引导考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体现出知识储备、语用经验、设身处地的意识态度等方面的高度整合。考生作答,只要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参考答案之外的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第21题巧置情境,兼具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有效引导考生学以致用,回答这一问题,是对成语、典故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继承和弘扬,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这个表达任务的情境场合及受众对象的知识水平与期待。试题给出答案示例,可从成语故事讲解是否正确、道理阐释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流畅、字数是否要求等方面进行评分。
相关推荐:
北达培优课程推荐:(报名热线:400-61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