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后,来自一线的中学教师结合本省教情、学情、考情,对试题进行了全面点评。北京北达复读学校摘录了部分内容,一起来看:
★招生班级:鸿志班、笃学班、翰林班
★招生对象:京籍全日制:高复生,京籍回京,高一至高二全日制
非京籍全日制:天津河北等省高考生,高一至高二全日制
★师 资:特聘海淀高中校长,教学管理,特邀海淀高考团队授课
★咨询电话:400-6168-182 010-62526900,
对全国甲卷的评价
成都教科院袁老师、成都七中游老师:
试题材料亲切平实,丰富多元,凸显情境。作文材料选自《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的一个情节,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让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思考其启示,鼓励其面向未来创新,彰显了让传统文化传下去、活起来的理念,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学生成长相呼应。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古诗中的“画眉鸟”等语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试题设问注重对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语言文字运用中将词语和病句改为了主观题的形式呈现,凸显学以致用,这种题型可以体现了对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系统精准地掌握扎实的必备知识,强调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落地。试卷结构稳定,难度合理,与学情相符,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2
对全国乙卷试题的评价
河南省实验中学焦老师:
使用跨学科素材考查阅读能力。实用文本阅读选择物理学对雪花的研究成果为阅读材料,内容源于生活,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准确理解阅读材料,又采用了科学研究的视野,体现科研价值,彰显了科技创新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追求。试题范围设置和难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有意关联教材。文言文阅读的11题落实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又采取比较释义的形式,兼顾对教材中所学课文的重要实词的考查。诗歌鉴赏15题关于送别诗的比较鉴赏也采用了与教材中的诗歌作品进行比较鉴赏的考查形式,强调对教材知识的掌握。
合肥六中彭老师、淮南二中张老师:
试题化人为要,强调文化浸润。文学类文本选取的是萧红的作品《“九一八”致弟弟书》,文章通过自己的经历,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考生深刻领悟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的历史规律。深化基础考查,落实课程标准。诗歌鉴赏试题,文本选取的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的一首送别诗《白下驿践唐少府》,后面问答题的设计是:“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种把课外和课内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唤醒考生的知识记忆进行合理推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迁移,从思想内容上产生联想。加强情境设计,关键能力为重。语言文字运用类的第17题,由原来给定成语考生选择,变为让考生直接填写相关成语,在“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3
对新高考全国I卷的评价
山东省实验中学吉老师:
素材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在大阅读的文本语料选择上,信息类文本突出学术研究的民族性导向,文学类文本取材于渔夫拒剑的历史故事、作文中“本手、妙手、俗手”的下棋之道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给考生很多启发。试题以情境任务为载体。如信息类文本阅读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国际外交的某种通用法则,结合材料进行解读。既体现了信息筛选与应用的基本学科能力,又能引领学生关注时代。语用题目稳中有变,句式、修辞、定位补写等作为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传统考点继续保留,第21题考查代词“你”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理解,非常灵活,能够落实到考生的生活实践中,对学生基本功提出更高要求。
广东实验中学倪老师:
试题有三大特点。一是注重基础。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中的文章是中学教材中的常客,叙事性强,适合中学生阅读,其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很多都是我们学生感兴趣并应该学习的。试题中的文化常识一向以来都是学生的难点,感觉漫无边际,但今年的文化常识选择了非常符合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求,选择了常见的“寡人”“百乘”等常见文言词,选项中关联了初中教材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内容,难度适中,重视了平时语文学习的积累和运用,有效地指导了语文的教学和备考工作。二是有所创新。今年的试题在应用性和创新性方面都做出了新的尝试。如语言运用的考查,向来是高考改革的试验田,今年更加强了语言建构与应用的核心素养的考查。往年考查成语的使用一般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但今年考查在具体语境中填写恰当的成语,重视基础性和应用性的考查,难度有所提高,但真正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这一点对于语文的教学意义重大。学生的词汇量尤其是成语量都在呈现一个下滑的趋势,只会比较而不会独立使用,使得部分同学表达简单枯燥苍白。成语的考查方式变化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三是保持平稳。题型总体保持稳定,在不同版块的分值和不同题型上作微调。整体文字量适中,学生作答难度得到了有效控制,难度合理。这一点体现出试题在稳定的基础上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整体来看,有效地减少单纯的机械刷题,刷题已经是不再是应考的法宝了。
广州市执信中学都老师:
试题强化改革意识,落实题型创新。文言语料的选择,突破了前几年的人物传记、纪事本末体的形式,基于叙事主线,展示不同人物事件及智谋的博弈,展示家国情怀,重视学生的价值培养。语用题的变化,强化了核心素养落实。一方面,对语言建构与运用有了一定的强化,成语的基础积累、汉语基本语法的掌握、对修辞运用效果的分析,均体现出对学生语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信息类阅读语料及问题都涉及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考查、历史小说阅读的提问也有比较与思辨意识,而作文题在本手、妙手、俗手之间的展开辩证思考,凸显高考评价体系的对思维素养的考查要求。
4
对新高考全国II卷的评价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霍老师、辽宁省实验中学关老师:
试题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稳。试题结构基本与2021年相同,试题难度相当,试题命制有意关联教材。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择李白作品《送别》,有利于与教材关联,降低阅读难度,题目中提及教材中李白的选篇,形成比较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均符合《课程标准》篇目要求。第二是变。一是分值上,信息类文本阅读19分,比去年多了2分,而文学类文本16分,比去年少了2分。语言运用分值由9和11分,改为7和8分。二是文本选材上,信息性类文本阅读选择了三则材料,属于群文阅读。文言文材料突破史传文和纪事本末体的限制。三是题型设置上,第1小题创新使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充分考查了考生对于文本内容理解的深入程度。语言文字运用5道试题全部采用主观试题模式。第18小题成语考查题,以填空的方式和情境化模式灵活考查学生对于成语的识记和理解,给予考生充分的灵活性,同时也更全面地考查了考生成语理解和积累的深度,是一道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好题。
试题推荐:
北达培优课程推荐:(报名热线:400-61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