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人数屡创新高,2021年已达187万,高分复读生不在少数。北达高考复读学校为你整理!
★招生班级:鸿志班、笃行班、翰林班
★招生对象:高复生,应届高三生,外地京籍备考生
★师 资:特聘海淀高中校长,教学管理,特邀海淀高考团队授课
如今中高考竞争激烈,想要考上理想的学校越来越难。学生压力不仅来自考试分数,还有一部分压力竟然来自他们的学长学姐们。
2021复读人数再创新高,已高达187万
高考已经进入到录取阶段,很多考生在庆祝考上理想的大学,而有些考生已经开始准备复读了。如今高考复读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大家也已经司空见惯了。
以前高考复读是一件“丢人”的事,家长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复读意味着没考上大学,而现在复读甚至成了有上进心的表现。不满足于高考成绩,还想更上一层楼。这就导致高考复读人数屡创新高。
据统计,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087万左右,其中17%是复读生!复读人数达到了187万人。也就是说每100名考生里,就有17名是复读生,甚至都不是第一次复读了。
如果说现在的学生不能吃苦,都无法解释,他们反复经历高三的勇气是从何而来的。明明高三那么苦,他们为了“理想”选择接受千锤百炼。
或许是跟媒体频繁报道,复读生的成功案例有很大关系。很多高考“钉子户”经过多次高考,终于考入了自己心仪的大学。从此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心里便有了底,第一年考不上无所谓,第二年接着考,不达目的不罢休。
确实高三学生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第一次经历大型考试难免会紧张,影响考试发挥。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复读为自己拼个更好的前程也无可厚非。可苦了应届生了。
高分复读越来越多,应届生心里“拔拔凉”
据悉2020年考上大学而没有报道的人数在70万左右,占复读总人数的37%。也就是说这部分考生并不是没考上大学,而是对录取学校或专业不满意才选择复读的。高分复读考生也都来自于这个群体。
现在有一部分学生非北大清华不上,即使考入了985大学,仍然不满意选择复读。每年各省能考入清北名校的名额是有限的,若高分数段考生坚持复读,应届生几乎是没有竞争力的。这让很多应届生心都凉透了,或许也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明年”。明年复明年,明年何其多。
有些应届考生和家长表示不满,觉得复读生属于恶意竞争,剥夺了本该属于应届考生的权利。毕竟17%的复读比例不容忽视,而复读生也有话说。
每一个复读生都是从应届生过来的,内卷现象也不是一年两年了,都是这样在内卷中成长的。如果说对今年的应届生不公平,那么选择复读就是来为当年遇到的不公平索取回报的。
目前看来,确实有一部分高考复读生,通过更长的复习时间达到了提高成绩的效果,第二年高考中考上了心仪的学校。可是大家不要忽略了被媒体报道的只是复读生中很小的一个群体,大部分复读生其实成绩没有明显进步,甚至有些考生因为长期的疲劳导致成绩下降,这也是事实只是没人报道而已。
如果不是这些原因,或许不复读会更好
复读本来是为那些在高考中发挥失常考生,提供的补救措施。目前看来这个政策还是很人性化的,有复读的机会,才不会让高中生们有过大的学习压力。暂时还不能因为复读生过多的原因“一刀切”式的取缔。
我们只能呼吁各位学生,在复读前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找出导致自己高考失利的原因。如果你觉得你已经正常发挥,没有重大失误。高考分数与模拟考试成绩相差无几,高考填报志愿也不是滑档一滑到底的情况,即使对录取的学校不满意,也建议此类考生不要轻易选择复读。因为复读的效果通常会不尽如人意,反而浪费了大好青春。
如果是因为心理原因或身体原因,造成高考过程当中因各种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发挥失常。要是跟模拟成绩差出一大截,那么这类考生是可以复读的,而且提升空间很大。
很多考生执意要考清北或者考985,无非是受大学毕业就业问题的困扰。很怕不是名校毕业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虽然学历歧视问题客观存在,名校光环确实是应聘时的敲门砖,但是也仅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还是要看学生自己的本事。
高考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固然重要,可是进入大学后的学习态度更重要。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其实找到理想的工作是不难的。如果有更高理想抱负,可以通过考研来实现华丽的逆转。
高考复读的代价,不仅仅是高昂的复读费用,更是耽误了学生一年的大好青春。或许学生本人觉得无所谓,你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浪费。但是当走过这段经历以后,你会发现你的人生照比同龄人整体都滞后了,甚至退休的年龄和工龄都有所差距。所以珍惜眼前的学习时间,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到复读上,时间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更多高考升学咨询请关注北达看教育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最新教育资讯,海量复习资料,高考刷题,一对一线上直播课,快来关注吧!
北京高考备考资料下载网入口>>>>>>>>>(点此进入)名校试题--试卷解析--最新试题--考点汇总--知识点讲解 高考试题推荐:2021全国高考真题及参考答案汇总(陆续更新)
北达培优课程推荐:(报名热线:400-616818-2)